首页 关于焦点注册 业务范围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
【万字精讲】为何皮肤病、疮疡总是好不透?初起失表、陷表之故!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20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
作者导读

很多发生于皮肤的痈疮肿毒,初起表散之后,后面治疗起来顺心应手。如果上来就采用大剂苦寒药物遏制,则往往病情绵延不愈。

痤疮、痘疹、丹毒等常见病,无不遵循此理。

本文串讲了胡天雄、龚廷贤、张志刚、娄绍昆、董海瀛、董德懋的经验。读完之后,再带着这些知识点去理解李东垣治疗痈疮肿毒的理法,必然受益匪浅。

图片

【万字精讲】为何皮肤病、疮疡总是好不透?初起失表、陷表之故!

作者:tsp南极

最近陈医生发了一篇文章:

老陈经方答疑——疮家是否可以使用桂枝汤?

里头提到了“疮家不可发汗”的问题。我看了之后写下了评论:

其实痈疮肿毒初起的时候,有恶寒、发热、身痛、脉浮等症候的话,解表是第一要务。

如果用过多的苦寒清热剂,则疮毒内陷,病情就会绵延不愈。

像荆防败毒散+银花、连翘就是治疗疮疡的起手方,明朝的《万病回春》、清朝的《医宗金鉴》里头,都是写的很清楚的。

真正不能随意发汗的是疮家,即长期疮疡的患者,与普通的疮疡病患者是不同的。

疮家长年累月不断的流脓渗液,整个人会变得身体枯瘦、津血缺乏。

因此疮家的身疼痛,往往是不荣则痛(缺乏营养、津液枯燥作痛),而非不通则痛(淤堵作痛)。

例如——

62、发汗后。身疼痛。脉沉迟者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。人参三两。新加汤主之。

这里的“发汗后”与“疮家”,都是津血大亏的体现。

很多长了青春痘的患者,被误用苦寒药物之后,毒素内陷,就留下了暗红色的色素坑,一直消除不了。而且病情反反复复不能除根。

不少下肢丹毒的患者,去大量注射抗生素之后,也是几个月都好不了,一下地就红肿作痛。只能再去输液。输液进去的寒凉药力只会令病邪进一步深伏,下肢疼痛发炎更是反反复复!

这些病如果在治疗初期外发一下,尽管当时皮肤破损看上去会加重一些,但是毒素尽数外趋,反而不容易留后遗症。

苦寒遏制毒素,尽管当时看上去好转了,红肿下去了、皮肤不痛了,结果反而会把急性病变为慢性病。

孰是孰非,还请诸君思量!

另外,我再重申一次,“疮家”不能与一般的疮疡病等同。

就像我喜欢练笔写作,这不代表我是作家,这离鲁迅等大文豪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
一定要明白这种表述词汇之间的差异。

关于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的鉴别:发热不退、胸闷胸痛咳嗽、屡经误治,三焦并治而愈

手指遇冷则疼痛、麻木、发胀,打针两年半无效:中药健脾胃、调营卫而愈

读完以上两篇医案自然就懂了。

本来这篇文章到这里就该结束,但是我觉得可以再扩充一下知识点,结果就成了一篇长文。

01

胡天雄:言简意赅谈治法

胡天雄老中医是我们的老朋友了,医林独啸斋中与胡天雄老中医相关的经验治法数不胜数。

大家以【胡天雄】为关键词搜索,可以搜到大量的相关医案。

胡天雄老先生的经验,我是屡试屡效!真不愧是临床大家!

我这里摘录一则胡天雄老先生的医案按语:

《中国百年百名临床家:胡天雄·56.腮瘤案》

胡天雄

伤寒太阳表证有解表法,如麻黄、桂枝、大小青龙等方是;

阳明里证有攻里法,如诸承气汤是;

少阳半表半里证有和解法,如小柴胡汤是。

中医外科中解表有荆防败毒散、万灵丹等方;

攻里有内疏黄连汤等方;

和解有清热消风散等方。

【南极按:多么优美的对称啊!】

论法则不论内科外科,有其共性;

论方则外科毕竟有异于内科,有其个性。

本例抓住少阳之共性,针对外科之个性,选用清热消风散以和解之,使棘手之病一月而愈,关键在于辨证立方。

患者曾在某肿瘤医院求诊时,一医生断言必须化疗,患者来信时,言之犹有余悸。现代医学中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甚多,但切不可为现代医学之诊断所吓倒,则最为要着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胡天雄老先生这里的六经思维非常可贵,痈疮肿毒在阳证阶段的时候,按照太阳、少阳、阳明三经去思考辨证,获效易如反掌!

更可贵的是,胡天雄老先生提出“论法则不论内科外科,有其共性;论方则外科毕竟有异于内科,有其个性。”

请诸位深思!

这里的腮瘤医案,大家可以与我的甲状腺炎、淋巴结炎、红肿化脓的医案对比研究:甲状腺炎、淋巴结炎:红肿化脓剧痛、彻夜哭喊,西医要切开引流,纯中药治愈

二者思路几乎一模一样!

事实上,清热消风散这张方子,我就是从胡天雄这里学到的。

胡天雄老先生的书真的是一本巨大的宝藏,读完之后临床实力必然大增。

02

龚廷贤《万病回春》

龚廷贤的《万病回春》也是医林独啸斋的老朋友了。二朮汤就是从此书中学到的:

【二朮汤专题】从古经方药证思维分析二朮汤方证

【二朮汤专题】矢数道明的两则二朮汤医案解析

【二朮汤专题】【原创医案】患颈肩综合征的医生

【二朮汤专题】腔隙性脑梗塞伴随肩颈僵硬疼痛取得显效

中药能减肥?从医案探讨痰湿水饮与肥胖的关系

【二朮汤专题】摔伤后手臂无法上举案

【近效朮附汤专题】经方思维解析暖肌补中益精气之良方(包含对二朮汤、近效术附子汤、指迷茯苓丸的鉴别)

肩背部拉伤疼痛多年,二术汤一剂效、二剂愈

老人肩肘部疼痛无力,二朮汤三剂取得良效

清上蠲痛汤则是从龚廷贤晚年写的《寿世保元》中学来:

【清上蠲痛汤方证】善治各类头痛的神效方

老人新冠后头部刺痛剧烈,柴胡蠲痛汤半剂速愈

小女孩耳内持续刺痛耳鸣,柴胡蠲痛汤三剂治愈

现在我们来看看明代的龚廷贤是怎么论述痈疽病的治法:

《万病回春·痈疽》

明朝·龚廷贤

疮疡之症,当察经之传受,病之表里,人之虚实而攻补之。

【南极按:六经思维贯穿始终】

假如肿痛热渴,大便闭结者,邪在内也,疏通之;

肿焮作痛,寒热头疼者,邪在表也,宜发散之;

焮肿痛甚者,邪在经络者也,和解之;

【南极按:以上为痈疮肿毒在三阳病的治法】

微肿微痛而不作脓者,气血虚也,补托之;

漫肿不痛,或不作脓,或脓成不溃者,血气虚甚也,峻补之;

色黯而微肿痛,或脓成不出,或腐肉不溃者,阳气虚寒也,温补之。

【南极按:以上为痈疮肿毒陷入阴证的治法】

若疑其未溃,而概用败毒,复损脾胃,不唯肿者不能成脓,而溃者亦难收敛,七恶之症蜂起,多致不救。

【南极按:中医过用苦寒,与西医滥用大量抗生素,都会导致这个结果。】

经云:诸痛痒疮疡,皆属心火。

若肿赤烦燥,发热引冷,便闭作渴,脉洪数实,是其常也。虽在严寒之时,必用大苦寒之剂,以泻热毒;

若脉微皮寒,泻痢肠鸣,饮食不入,呕吐无时,手足逆冷,是变常也,虽在盛暑之时,必用大辛温之剂,以助阳气。

【南极按:读到这里,诸位是否会想起,我在夏日炎炎时,用附子给孩子治疗发烧的医案:

4岁小孩高烧39.5℃月余、退烧药当饭吃,麻附辛一剂治愈

是否又会想起,覃同学在冬天用治疗湿热的方法治疗脚痛的医案:冬月脚部肿痛、疼痛蚀骨,从湿热痹论治而愈

以上医案都是中医辨证的体现。】

经曰:用寒远寒,用热远热。有假者反之,虽违其时,必从其症。

大家结合我的按语,应该可以很容易理解龚廷贤的思路。

总之,龚廷贤治疗痈疮肿毒采用了典型的六经思维,这与治疗外感发热病是一样的道理。

再来看看龚廷贤给出的痈疮肿毒在表证阶段的处方:

荆芥败毒散

治痈疽,疔肿发背,乳痈等症。憎寒壮热,甚者头痛拘急,状似伤寒。一二日至四五日者,一二剂散其毒。轻者,内自消散。

防风,荆芥,羌活,独活,柴胡,前胡 薄荷,连翘,桔梗,枳壳,川芎,茯苓 金银花,甘草

上锉一剂,生姜煎服。

疮在上,食后服;

在下,食前服。

大便不通,加大黄、芒硝;

热甚痛急,加黄芩、黄连。

【南极按:注意这个饭前饭后的服法,这就是李东垣之法!不懂的话请看后文。

加黄芩、黄连止痛,也是李东垣爱用的法子。】

龚廷贤的方子实际上就是荆防败毒散加入治疗痈脓病的专药——银花、连翘。

不熟悉荆防败毒散的朋友请看:

【荆防败毒散专题】手部长大量水疱、瘙痒难忍三剂治愈(荆防败毒散加苍术)

谈谈麻黄剂与荆防剂在治皮肤病时的区分点(医理分析,很重要!)

【荆防败毒散专题】三年来反复发作的湿疹瘙痒溃烂一剂知、两剂愈(荆防败毒散加苍术、蛇床子、白鲜皮、当归)

荆防败毒散也是医林独啸斋的老朋友了,以上都是采用此方治疗皮肤病的医案。

03

张志刚:丘疹痈疮、腮腺炎、淋巴结炎用表散法速愈

陕西老中医张志刚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:

【腰痛逍遥散专题】用古经方思维分析腰痛逍遥散方证

【腰痛逍遥散专题】速愈腰痛医案两则

【腰痛逍遥散专题】腰椎间盘膨出一剂大效、三剂痛止

腰突压迫坐骨神经,导致腿外侧放射痛,腰痛逍遥散有良效

腰痛逍遥散就是从张志刚《伤寒践行录》中学来的,造福了无数患者。

我这里摘录张志刚老先生采用荆防败毒散治疗痈疮肿毒的医案两则:

《伤寒践行录·16.太阳病痈毒》

张志刚

马某某,女,45岁,田园都市。3天以来,头皮、身上皮肤多处出现散在的大如黄豆,小如米粒大的丘疹痈疮,焮红疼热。时时作痒,数个疮肿已有脓液。

兼见伴有头痛,恶寒发热,周身酸痛甚重。诊得舌淡红,苔白厚,脉浮大兼紧。病属外寒挟湿郁阻,经络不通、血气瘀滞所致,以人参败毒散加减治之。 

处方:

甘草10克,茯苓15克,柴胡10克,前胡8克, 桔梗10克,羌活10克,独活10克,川芎10克,枳壳10克, 薄荷10克,生姜15克,金银花20克,连翘15克,荆芥10 克,防风12克。

3剂。

再诊:头痛消失,恶寒发热已退,疮肿已消退大半,也不觉痒了,病已减轻。唯以周身四肢困乏,舌淡红苔白,脉弦, 再以上方加减。

处方:

党参12克,甘草10克,茯苓15克,柴胡10克, 川芎10克,羌活10克,独活10克,枳壳10克,桔梗10克,前胡10克,金银花20克,连翘15克,薄荷6克,生姜15 克。

5剂。

服后周身四肢困乏消除,身上、头上疮肿消失病愈。 

按语:
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曰:

痈疽原是火毒生,经络阻隔气血凝。

外因六淫八风感,内因六欲共七情。

此病人感受寒湿之邪,郁阻经络,气血凝滞,故病头痛、恶寒发热,周身及四肢酸痛,皮肤出现痈肿毒疮。人参败毒散有扶正解表、升阳除湿、疏通经络的作用,以其表邪未去,兼有头痛恶寒发热,因而去人参而加退热祛表的荆芥、防风,加清热解毒的金银花、连翘。再诊时,因发热已退,外证已去,证见周身四肢疲乏,是邪去而正气不足,故去解表祛邪的荆、防。加人参以扶正匡邪,因而能使正气复、寒湿去、经络通、气血畅、疮毒愈。

这一则医案治疗过程非常标准且工整,是可以写进教材的。对伤寒论熟悉的朋友,一眼就可以看出患者存在表证。

后面一则医案更是妙趣横生:

《伤寒践行录·17.太阳病发颐》

张志刚

巩某,男,22岁,长里村。2014年8月20日诊:患者四五天来,感觉身困酸楚不舒,自疑为感冒,但也无发热头痛等不适,因而未予介意。不数日,即渐觉左下颌下肿痛,逐渐肿大至半侧脸颊及耳下漫肿,犹如大头瘟之状,张闭口亦痛,始来就诊。 

诊见:左侧面颊漫肿,肿胀及耳,脖子变粗。按之下颌下有肿核大如核桃,以手指按之,微热触痛。

然而病人并无发热恶寒之表证,只觉周身酸楚困乏,头昏,不想吃饭。还觉胸闷腹胀,望舌淡红,苔白润,脉浮有力。

病属发颐,是由于正气不足,外受寒湿之邪,阳明、少阳经脉郁阻,气血凝滞而成。

治宜扶正达表,祛寒除湿,疏通经络。以人参败毒散加味治之。 

处方:

党参15克,甘草10克,茯苓15克,枳壳10克, 前胡10克,柴胡10克,羌活10克,独活10克,川芎10克,桔梗10克,射干12克,半夏10克,黄芩10克,生姜15克, 薄荷10克。

5剂。

再诊:面肿消退大半。患者说:服了二三次即觉病轻,服完病已大为减轻,现在张口咀嚼都不影响了,精神已经好转。脉濡稍弦,舌淡苔,仍以上方去黄芩,5剂。 

数日后,街上遇见,言其二诊药还未服完,肿痛全消病愈。 

按语:

用人参败毒散治愈了数例发颐之病,常不由得使人思路又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,当时抗腮腺炎疫苗还没有临床应用,往往每隔二三年就有一次腮腺炎大流行,每至此时,三四岁至小学生大多无一幸免,民间称其为“大头瘟”。属温疫范畴。

那些年我们治疗此病都是用中药治疗,常用的方是吴鞠通的加减普济消毒饮或小柴胡汤加味等,一般1周左右都能治愈。

但是临床中发现,有部分“大头瘟”却很难治愈,用以上方法常无寸效。经历多了,逐渐发现难治的都是以下颌下淋巴肿大肿块为主,兼以漫肿至面颊脖子的,以致后来遇到此证,明知治不了,便辞而不治,建议病人去西安东羊市中医医院,那里配治的外部贴敷药对于此证效果很好。

在今天看来, 腮腺炎和下颌下淋巴肿大漫肿,虽然都称为“大头瘟”,都是病在阳明、少阳部位,但二者的病因是不一样的——

前者是热毒挟湿,属阳证;

下颌下淋巴肿大却是寒湿,是属阴证,病因是由于伤寒外邪不从外解,余热邪毒未能外达,与里之湿邪凝滞搏结于少阳、阳明之络而成。

难怪既往以“大头瘟”常法治疗,毫无寸效。因而中医治病,应当坚定不移地坚守辨证论治这个中医诊疗特色,不要跟风赶时髦,否则的话,如果丢失了辨属何证、即用何药的这个辨证论治中医特色,那么,中医将也随之亡失,那就真的不只是危言耸听了! 

此患者为我村民邻居,他在大约一年前就曾得过此病,一侧下颌下肿胀,漫肿及面颊脖侧,一如大头瘟状,我即以寒湿郁阻经脉不散,因兼发热恶寒等表象,曾与荆防败毒散数剂即愈。

本次之病也一如既往,不同的是无有表邪,只是病人兼有不食困倦、面色淡黄等正气不足之象,因而处以扶助正气、祛湿败毒、通经活络的人参败毒散加以射干、半夏化痰散结,黄芩清少阳邪热,共以扶正达邪,散寒除湿,疏通经络。其正气复,寒湿去,经络通,其病亦愈。

虽说该患者两次发病,皆以人参败毒散治愈,但这当然也谈不是自己的发明创造,这也是我从《医宗金鉴》学来的, 只是照葫芦画瓢而已。

医案后面的按语值得反复阅读思考,读完之后,这类疾病就都会治疗了。

另外这一则医案涉及到的淋巴结肿大一病,我还用清热消风散治疗过:

【清热消风散专题】速愈直径3cm的淋巴节肿大

大家可以对比下二者的病机。

由此可见,顺应六经变化去治疗痈疮肿毒,肯定是可以得到奇效的!

04

娄绍昆:治下肢丹毒,起手就是外达

我再引用一下娄绍昆的在《中医人生》中记载的丹毒医案:

《中医人生·十四、南阳问路扣仲门》P224-227

娄绍昆

仲先生是一位70岁的老人,头发花白而疏少,矮胖个子。虽然宁静寡言,但他的一双执著、明亮的眼睛却透露出他是一个正直、聪慧、有主见的医者。我们进来的时候,仲先生刚刚诊治完一个老年男人的丹毒病。

他向我说起刚才这个病人的治疗经过:“病人是邻居,70岁,平时身体健康。”仲先生说,“五天前早晨起床的时候突然发现头痛头晕,全身不适测体温39.2℃,就邀我过去诊治。我到了他家,病情是:发病前一天的下午就感恶风,夜里睡觉感觉不安。早晨就有发热恶寒、头痛头晕、遍身无汗、颈部背脊强痛、口苦、厌食、发现左腿膝踝部皮肤发红发烫、脉浮紧而数。你看应该用什么方好呢?”

我学习了这么多年的《伤寒论》,现在遇见临床实例了,也应该操练操练了。“发热恶寒,头痛,无汗,颈部背脊强痛,脉浮紧而数,”我说,“是太阳病风寒在表,可以用葛根汤;头晕、口苦、厌食,是少阳病,是否可以先投一帖葛根汤加柴胡与黄芩呢?” 

“不错不错,有点儿样子。”仲先生高兴地说,“但是你没有注意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主症,就是在发热恶寒的同时,出现左腿膝踝部皮肤发红发烫,这是丹毒病。所以根据我的临床经验,荆防败毒散比葛根汤应该更加有效,病人如果有烦躁,就要加黄连解毒汤与生石膏。”

我看见病人身材高大,面色暗黄,神色不衰,腹部膨大结实, 像《水浒传》中鲁智深的模样。我也仔细地诊察了他左脚,发现他的左腿膝踝部皮肤还有淡淡的红色。

为什么病人太阳少阳并病,不用葛根汤加柴胡与黄芩,而用荆防败毒散,我一下子难以理解。转念一想,仲先生是一个经方医师,他不用经方,而选择时方,肯定是因为时方有更好的疗效。我虽然尊重经方,但是更应该尊重成功的临床经验。

“夜晚时,发现左腿膝踝部皮肤发红发烫,按压时有疼痛感。” 仲先生继续说,“又来邀请我过去。再次诊察所见:药后发热恶寒稍有减轻,出汗不多,口臭口干,大便未去。小便黄短,舌苔白厚, 脉象濡数,是典型的湿热下注的丹毒病!” 

我认真地听着,并把仲先生的话记录了下来。“我给他三仁汤和二妙丸合方三帖,”仲先生继续说,“当天夜里就服了下去,第二天就退了烧。病人虽然左腿膝踝部皮肤还有发红, 但是发烫减轻,可以起床一瘤一瘸地走路了。连续服药三天,所有症状都明显好转。

今天给他防风通圣散的药丸,一周的量。我想一周以后,可能会痊愈。” 病人连连向仲先生道谢以后就走出了大门。

我有一肚子的问题想问,其中最疑惑的是最后的处方。 

“仲先生,为什么用防风通圣散?” 

“这个老人体格强壮,”仲先生笑着说,“除了高血压病与习惯性便秘以外,没有其他什么毛病,腹部结实而大,这样的人患丹毒病, 高热消退以后,使用防风通圣散可以防止下次复发。” 

我只是把他的话详细地记录在案,回去再慢慢地消化。

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这个治疗速度慢了,或者觉得一诊处方过于辛温了,会不会增加热势、加重病情呢?

严格来说,治疗丹毒初起的时候,解表的同时得加点解毒药物。但是我得说句公道话,他这治疗得并不慢:

下肢丹毒,特别是发作于老人身上的下肢丹毒,是很容易绵延不愈的。

好多老人一发病就跑去打针输液,结果病情反反复复,半年过去了,还没好透!

去年我就碰到了几例。今年也遇到了三例。

像一个阿姨得了丹毒,每次去医院输液能管住几天,但是出院之后稍微活动量大一点,又会下肢红肿疼痛,又得返回医院去继续打针。现在只能躺床上,连简单的家务都做不了!

其实丹毒初起的时候,常见恶寒、发热、全身憋胀不舒适、关节疼痛、头疼,此时就该直接透表解毒,不管是辛温法+苦寒法+解毒法的组合法(荆防败毒散+银花连翘+芩连),还是纯用辛凉、解毒法(银翘散、五味消毒饮加减),都是可以的。

主要是先得让毒素有个外发外达的势头。

使用输液治疗,则相当于纯用甘寒法(纯用生地)或者苦寒法(纯用黄连),毒素被遏制内陷之后,哪怕再让中医来救治,也要绵延些时日,绝无速愈之理。

所以千万别瞎搞,宁可外发也不要内抑!

05

董海瀛:疮疡久不收口,用疏风法速愈

之前浏览中医书友会公众号的时候,阅读到了一则不错的医话:

恩师董海瀛先生的4个经验介绍:一位行医五十余年基层老中医

节选摘录如下:

《董海瀛中医学术经验简介》

作者/孟琳升

曾记得有一个姓王的病人,右臂曲池下二寸处患痈,出脓后两个月不能敛口。

疮口紧束,四周结硬,其色青紫,外渗淡黄脓水,无臭秽,不发热。经多方治疗总不见效,遂邀董老诊治。

董老诊询后,要我再诊。

我细按三部,详问病史,便武断地说这是“气虚不能运血,血不足故疮不托、毒不去。”

董老一面摇头,一面问我:“有什么根据?”

我回答说:“脉浮脓淡”。

董老笑着说:“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这是风邪未尽啊!”

我不理解,请他进一步解释。

他说:“以前病人吃过很多药,其中助气活血之品不少,为什么不见效?”

我说:“是因为药力未达呗!”

董老说:“不对!是药不对证。大凡治痈疡,初期宜表散,脓酿宜清解,脓成当排脓,脓溃当助正,这是一般的治疗法则。如初期当散不散而用清败,或排脓期过用苦寒,均能使表邪留恋不解。

【南极按:这段话是真理、是客观规律,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法则。】

今患者病虽久而正不衰,痈未愈而无发热,更未兼自汗、气短等气虚征象,反伴见疮周紧束,不见痛而见瘙痒,这明明是苦寒郁遏,风邪未解之证,故有脉浮及脓水流溢之状。久病脉浮主血虚,但必须具备虚证,才能排除表风,现在这个病人有什么虚证呢?”我虽无言以对,但仍似信非信,便问:“可用什么方法治疗呢?”

董老指点我草拟下方:

防风9克,荆芥9克,当归9克,葛根6克,黄柏9克,连翘9克,

2剂,水煎服。

开完药方后我心里还在思忖着:“董老平日最善于辨证,刚才他说的虽也有道理,但病人毕竟病程已久,用表散法为治,倘若汗出正伤,岂不坏了事吗?”

事隔五日后复诊,但见疮口新肉满聚,四周红润柔软,脓水已不外流。

董老再处以

黄芪18克,白术12克,防风6克,当归9克。

水煎服。

十日后疮疡告愈。

解表法的威力,与失表、陷表的危害,大家现在能体会到了吧!不解表的话,病就一直好不了!

06

董德懋:表散法治产后腹腔炎症

这一则医案不属于皮肤病的范畴,但是通过表散法治疗发生在体内的痈疮肿毒,也是极其具有学习意义的:

《董德懋医话三则》

作者/徐凌云,董志华

芥穗为辛温发汗解表药,加入辛凉剂中,祛风镇惊,清利头目,用于小儿发热惊风,透发痘疹,解除烦躁等方面似已众所周知。

但对于芥穗为血中之风药,善于祛风理血,清血解毒,破结下瘀,用于血中毒,脓毒性败血症,消除痈疽等疾患似报道的较少。

我在临床常用银翘桑菊汤,重用黑芥穗,并加桃仁、丹皮、丹参、赤芍、香附等活血理气之品治疗外感风热夹瘀血者,每有效验。

曾治老朋友刘某之妻,剖腹产三日开始发热,热势持续不退,右臂疼痛难忍,右下腹出现界限不明显之包块,大如烧瓶,腹胀灼痛拒按,恶露少而色淡。

曾邀首都医院西医专家会诊,诊为:1.血肿炎症,2.阑尾炎,3.异物遗留引起,建议抗感染治疗,必要时手术探查。但连投多种抗菌素不效,后邀我会诊。

见其恶寒发热,头痛,肢体痛楚,腹有包块,舌绛苔黄,脉浮。

辨证为产后外感风邪,兼夹瘀血。

盖产后百脉俱虚,风邪乘虚凌袭,正虚无以御邪,故邪气留恋,历时旬余,而无力疏解。

剖腹产术后失血过多,血少则气弱,气弱不能帅血,则血行凝滞,留结成瘀,败血阻于胞中,则恶露下行不畅,瘀结更甚,是以右下腹结块成形。

瘀则郁而生热,故自觉局部灼热,疼痛拒按。

右上肢疼痛乃因输液及产后血虚受风而致。

我的老师施今墨先生,对于产后发热,产褥热,爱用黑芥穗,往往用到五钱至一两。

由于患者正虚邪实,表里同病,即用银翘桑菊汤加黑芥穗等。

银花10克,连翘10克,桑叶10克,菊花10克,蒲公英10克,嫩桑枝10克,紫花地丁10克,当归10克,赤芍10克,黑芥穗15克,芦根12克,白茅根10克。

服药两剂,热退,诸症遂减。

三剂后包块明显缩小。

后又加强活血化瘀之力,服用数剂,包块消失,而收全功。

可见芥穗为“下瘀血,破结聚气”之妙药。

患者有“恶寒发热,头痛,肢体痛楚,脉浮。”,这是典型的表证症候。

此时如果一看到“腹胀灼痛拒按、舌绛苔黄”的情况,就直接跑去用纯粹的清热解毒剂,那么病邪内陷,盆腔炎别想好了,发热也别想退了。

此种情况如果被苦寒法误治,则可能一个多月才能痊愈。

注意!此处的处方配伍大有讲究,辛温剂(荆芥)少于辛凉透表剂(银花、连翘、桑叶、菊花等),因为此时热势太重,绝对不能纯用辛温,必须以辛凉法散热。前面提到的丹毒医案,也可以参考此种思路。

患者腹诊下腹压痛,必须驱逐淤血,又因为产后气血亏虚,所以选用强壮性的当归、赤芍来逐淤血。“瘀则郁而生热,故自觉局部灼热,疼痛拒按。”,这一判断极为正确。

这种辛温辛凉并用的治法,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解析:

辛温辛凉并用解表的讲解

二加柴苓汤:新冠、甲乙流、支原体肺炎疫情中速愈高烧、刀片嗓

调胃桑菊饮:小孩因肺热而发烧多日不退、咳嗽不止,此方平淡稳妥中见神奇

读完之后即可掌握。

07

最终章:李东垣在此等候多时了

李东垣也是咱们的老朋友了:新冠肺炎血氧骤降,可用胡天雄老中医补中泻肺法

新冠后疲劳乏力、体力衰退、头蒙脑雾等后遗症,李东垣四方疗效极佳

中医治肺炎:胡天雄补中泻肺法与李东垣参术调中汤的思考

医林独啸斋中与李东垣相关的文章多的不得了,大家可以搜索【李东垣】这一关键词。

李东垣就像是游戏中的大BOSS一样,当你从明清医学逐步学习并上溯的时候,总能看到李东垣的背影。

后世温病学许多的治病思路,与李东垣的思路是可以互通互用的,如下医案:白天疲劳乏力、夜间烘热盗汗、心烦失眠,清暑益气汤有神效

反复高烧、查不出原因:四川老中医从阴引阳法有神效对中医历史不熟悉的人,可能会将李东垣武断地归类为“补土派”。这并不明智。

事实上,李东垣啥都会,无所不通。因为他是到达了医理顶端的人,其思维自然是包容万象的。

李东垣擅长的领域之一就是痈疮肿毒。大家直接看熙越医生的原文吧,写太多了,我懒得写了:

李东垣治痈疽为何不用乳香没药?若是李东垣会如何处理这则急性乳腺炎?

医理精深者,往往曲高和寡。大家多给这些深耕者点点赞、点点在看吧,好东西应该让大家都去学习。

以上文中提到的乳腺炎治法,可以与我的医案互参:乳腺炎红肿疼痛、发热38.2℃,古方并用一剂速效、三剂痊愈

关于风药通络的用法可以与以下文章互参:治83岁老人口角歪斜,同时糖尿病、高血压也得到改善

从用辛温药物治疗痈疮肿毒谈到表证的本质

熙越老兄的文中提到——东垣治痈疽,就是当成发热病来治的。

没错!历朝历代善于治疗痈疽的医者,无不贯彻此思维。大家把整篇文章看完,自然明白此言不虚,中医从古至今都是遵循这一法则。

如果是不怎么懂中医的西医来读本文,就会惊叹道:——怎么你们中医用一些治疗感冒发烧的药就把这么严重的病治好了,凭啥呀?!

是啊,为什么呢?

因为——

故邪风之至,疾如风雨,故善治者治皮毛。

——《黄帝内经·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》

原夫仲景之六经,为百病立法,不专为伤寒一科。伤寒、杂病。治无二理,咸归六经之节制。

——《伤寒论翼》柯韵伯

图片

警告:

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与方剂都是为中医同仁学习参考之用,非专业人士请勿私自试药,否则后果自负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焦点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